创新药板块爆发,四连板牛股背后的政策红利与资本博弈
21.08元,四连板涨停,换手率1.38%,一家连续三年亏损的医药公司成为资本追捧对象,背后是一场政策驱动的产业变局。
7月4日下午A股收盘,创新药板块成为市场最亮眼的风景线。塞力医疗连续四日涨停,热景生物股价飙升超过15%,创下历史新高;荣昌生物大涨10.65%,神州细胞暴涨19.31%。
整个创新药板块被点燃,广生堂、未名医药、长春高新等个股纷纷跟涨。沪深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188亿元,达到14286亿元。
资本市场的热情源自一份重磅文件。就在几天前,国家医保局、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 《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首次构建 “研发-准入-使用-支付”全链条政策闭环,系统性解决创新药发展痛点。
01 政策红利,2.0时代的创新药机遇
这份被业内称为“创新药16条”的文件,首次提出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,允许创新药通过协商保密定价机制纳入目录。商保目录内的药品可享受特殊政策待遇:不计入医保自费率考核指标、豁免集采可替代品种监测要求。
“2025年的政策措施精准细化,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研发动能,加速创新药上市进程,标志着我国创新药支持政策正式迈入2.0阶段。”江海证券在研报中如此评价。
政策还明确规定,医疗机构不得以用药目录数量限制、药占比等理由影响创新药的配备使用。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和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受“一品两规”限制,为创新药临床应用扫除了障碍。
国家医保局同步印发的《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》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。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可同时申报基本医保和商保目录,形成“双通道”支付机制。
02 资本热捧,塞力医疗的四连板逻辑
在政策利好浪潮中,塞力医疗成为最受瞩目的标的。截至7月4日收盘,塞力医疗报价21.08元,总市值达到40.27亿元。这家公司连续四年亏损的医药企业,却吸引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。
7月4日晚,塞力医疗发布股票异常波动公告,揭开了四连板背后的秘密:公司持有武汉华纪元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5.61%的股份,该公司的治疗性降压疫苗项目获得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受理。
华纪元生物研发的HJY-ATRQβ-001是全球首个针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性疫苗,国家1类生物创新药。该产品瞄准中国每年超1500亿元的高血压治疗市场,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同靶点药物进入临床阶段。
高血压领域存在巨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肥胖问题流行,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,传统治疗手段已难以满足需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四家QFII机构一季度末新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,包括摩根士丹利、瑞士联合银行、巴克莱银行和高盛,持股总计约491.34万股。这些外资机构在政策出台前已悄然布局。
03 行业共振,创新药企的研发突破
创新药板块的活跃并非塞力医疗一枝独秀。多家药企凭借研发进展获得市场认可,形成板块共振效应。
荣昌生物将核心产品海外权益授权美国公司,获得10.65%的涨幅。该公司核心产品泰它西普为全球首个上市的BLyS/APRIL双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原研生物药,其重症肌无力适应证已在中国获批,并获得欧盟孤儿药认定。
在创新药ETF成分股中,神州细胞大涨19.31%,奥赛康上涨10.00%,君实生物上涨6.88%,华海药业上涨5.14%。这些个股的集体上扬,推动创新药企ETF规模创近半年新高。
研发端进展频传:康方生物双抗ADC药物AK146D1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;歌礼制药小分子口服GLP-1R激动剂ASC30进入IIa期研究;基石药业双抗分子靶点披露,自免疾病领域布局获市场认可。
中邮证券分析指出,创新药板块已进入“研发成果兑现期”。2025年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,是2018年的5倍以上。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,全球资本流动性改善,创新药企业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04 资金涌入,公募外资同步加仓
创新药板块的爆发不仅是政策驱动,更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。经历四年深度回调后,资金面对创新药板块的配置显著回暖。
2025年上半年,公募基金对创新药板块配置比例持续提升,外资对港股创新药的关注度同步上升。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,7月4日创新药企ETF换手率达12.11%。
国元证券分析认为:“增加商保创新药目录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增强,是商保创新药市场准入的重要一步。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为商保发展提供广阔空间。”。
商业保险将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,充分发挥灵活性和补充性,为高价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供支付支持。这种支付体系的改革将为创新药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。
东海证券建议把握 “创新药+”的共振板块,重点关注具备差异化潜力产品布局的创新药企业,特别是那些重磅产品通过高额BD出海打开想象空间的公司。
05 风险犹存,光鲜背后的产业挑战
在创新药板块的火热行情下,风险因素同样不容忽视。塞力医疗在股价异动公告中特别提示:华纪元生物的治疗性降压疫苗项目后续还需经过一期、二期临床试验,“试验能否成功还存在重大不确定性”。
数据揭示出残酷现实:华纪元生物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仅2.68万元,净利润为-238.23万元。而塞力医疗自身业绩同样堪忧,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-2.09亿元,同比下降31.95%;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-1432.09万元,同比下降553.66%。
创新药研发的高风险特性不会因政策红利而改变。从中信建投的分析来看,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新局面,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和可及性。
荣昌生物的案例同样提示着风险。中泰国际认为:“泰它西普未来在美国获批有希望,但目前海外三期临床还在进行中,建议先观望,等待海外临床数据的明朗化。”
政策落地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。尽管《若干措施》提出了支持创新药发展的16条具体举措,但医疗机构执行层面能否真正破除“药占比”等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,仍需实践检验。
华纪元生物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正在监测HJY-ATRQβ-001的临床前数据。这款国家1类生物创新药已在6月6日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受理。窗外,资本市场的热情与实验室的冷静形成鲜明对比。
四家QFII机构已悄然布局,摩根士丹利、瑞银、巴克莱、高盛一季度末共持有塞力医疗491万股。与此同时,创新药ETF规模创下半年新高,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持续提升。
实验室的灯光下,科研人员知道降压疫苗距离上市还有漫长的一期、二期临床试验。而在交易大厅里,投资者看着塞力医疗连续四天的涨停板,盘算着政策红利下的下一个机会。中国创新药的故事,正在风险与机遇的交织中翻开新的一页。
创新药概念主力净买入过亿前五家个股:
翻翻配资-低息配资-正规炒股杠杆平台-股票配资技巧和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